一次讲堂,一场融合。一部两局党校2025年春季处级干部进修班和青年干部培训班组织开展“学员融合讲堂”活动,不同领域、不同单位的学员先后走上讲台,将党校学习心得和业务工作相结合,开展专业知识讲座和工作经验交流,每场百余人自发参加,同专业共研,跨领域互鉴,交流中打破边界,融合中双向赋能,展现了自然资源各领域青年干部推动自然资源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实践。
4月17日,来自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战略规划部副主任任姝彤,是第一位登上学员讲堂分享学习心得的学员。她聚焦“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海洋预报革新与自然资源协同适应战略”,从海洋预报如何筑牢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防线、赋能高质量发展切入,系统介绍了我国海洋预报事业的演进脉络,汇报了“妈祖”自主数值预报模式的核心技术突破,提出了海洋预报技术支撑陆海统筹的跨学科协作网络和服务自然资源管理“两统一”职责的思考建议。
4月22日,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主任尹希杰做了题目为“自然界时钟14C解锁文物年龄和环境碳源之谜”的学术报告,介绍了放射性14C定年原理及在不同科研领域的应用以及加速器质谱(AMS)测试14C的优势等,并与学员们就该技术的应用进行了详细解答和深入交流。
4月24日,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中国极地研究所)极地航空管理中心副主任祝标以“继往开来,飞向南极”为题,围绕人类探险南极的历史、中国南极考察的艰辛历程、当前国际极地活动现状,用一幅幅珍贵的南极环境和工作照片带领观众遨游极地探索的历史长河,让同学们体验我国极地事业发展不易的同时,展示了人类探索南极的初心和勇气及我国极地工作者的拼搏精神和伟大成就。
4月25日,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研究员谢桂青分享“矿产资源——打开地球宝藏之门”报告,讲述矿产资源的定义、如何形成和如何找到,探讨了制约大型矿产资源基地建设的关键科技问题,建议加强成矿地质要素调查和找矿模型攻关研究,引领找矿理论技术进步,实现找矿重大突破。
4月27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张怀清围绕“践行数字中国战略,构建智慧林草新引擎”,系统讲解了林草行业大模型的研发目标、九游中国娱乐思路、对行业的作用和意义,展现了林草科研工作践行数字中国战略,共同推进自然资源和林草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成果。
5月7日,海洋预警监测司海洋减灾处三级调研员马腾做了“强化海洋预警监测 为海洋强国建设作出新贡献”的报告,从海洋的重要价值与战略地位、新形势下海洋强国建设的要求与挑战等方面入手,重点介绍了海洋预警监测工作的内容及意义,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展现了海洋观测预报、防灾减灾、生态预警监测等工作成果及下阶段工作重点。
5月7日,自然资源部第二地理信息制图院副院长阳俊以“新一期的全球地理信息资源建设与应用探讨”为题,首先展示了测绘地理信息单位在“两支撑、两服务”定位下开展的各项工作;然后结合全球地理信息资源建设项目,九游中国娱乐讲述了测绘地理信息在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最后从“夯实军民融合”“支撑部委融合”“促进一部两局部局融合”三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建设好新一期的全球项目。
5月7日,淄博市原山林场组织人事科科长陈潇以“67年植树护绿接续奋斗,英雄林场铸就原山精神”为题,回顾了原山林场艰苦奋斗与改革发展的历程,介绍了原山精神内涵,展示了原山林场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和助力乡村振兴的工作实效,为国有林场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发展模式。
精彩分享过程中,现场掌声不断,台上台下互动频繁,交流讨论热烈。大家表示,下一步将走出课堂走向实践,加强合作交流、同向发力、同频共振,将不同领域的实践探索和工作感悟转化为推动自身工作的新思路,努力为自然资源事业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