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中色大冶弘盛铜业智能工厂,超千平方米的智能集控中枢,仿佛置身未来科幻场景
无数数字大屏如星辰列阵,10万余个智能感知点的数据如银河倾泻,数字孪生技术将现实工厂的每个生产环节精准复刻,为生产决策装上“智慧大脑”;
曾经在高温环境里穿梭的运渣车,如今在自动驾驶系统的智慧操控下,化身精准运行的工业“舞者”;
电解车间内,剥片机器人以0.01毫米的极致精度,剥离每一片阴极铜板,智能铜库则如训练有素的机械管家,行云流水完成打捆、打码、入库全流程,全程无需人工介入。
随着DeepSeek大模型的接入,这座全国铜冶炼行业首个卓越级智能工厂,正加速迈向“黑灯工厂”。
“全球仅有6座这样的工厂!”中色大冶弘盛铜业生产运营中心主任刘臻伟言语间充满自豪。智能化产线让企业劳动生产率远超行业均值50%,人均年产值达到5000万元。
南极罗斯海新站(图中深蓝色区域使用的是宝钢黄石生产的316L不锈钢+氟碳涂层彩涂板)
2022年,诺德股份落户黄石,投资120亿元建设锂电铜箔及铜基材生产基地,依托本地近200家规上铜精深加工企业的完整产业链,项目快速落地见效。
去年,一期投产后即实现营收20亿元。今年年初,又以3微米锂电铜箔实现批量生产,刷新行业精度纪录,成为黄石进军新能源产业的标杆项目。
宝钢黄石的“零碳彩涂钢板”登上南极科考站,弘盛铜业10万传感器编织“黑灯工厂”,诺德锂电3微米铜箔刷新全球精度这些看似不相关的突破,实则是黄石向“新”而兴的同一逻辑:以创新为钥,破解城市转型之锁。
向“新”而兴,首在理念破冰。黄石从来不缺创新精神,从青铜冶炼的“熔旧铸新”,到首批沿江开放城市的闯劲,再到“武汉都市圈增长极”的定位,敢为人先的理念始终如一。当传统路径遭遇瓶颈,黄石企业毅然转向新赛道:新兴管业十年磨一剑,将钢管精度做到世界顶尖;弘丰机械以自动化改造实现日产9万件的“十倍跃升”。思想破冰带来行动突围,让“老树新芽”成为常态理念突围,方能打破“低端锁定”困局。
向“新”而兴,根在科技创新。在黄石,科技创新直击产业痛点。宝钢黄石用绿色彩涂技术破解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难题,让钢板涂装变身“低碳名片”;晶芯半导体将晶圆再生精度提至19纳米,闯入芯片制造“核心圈”;锐科激光建成全球最大光纤激光器生产线,用“光的速度”重塑高端制造。2024年,黄石战略性新兴产业引资占比63%,印证“技术立身”的硬道理:唯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才能成为产业链的“价值锚点”。
向“新”而兴,重在生态赋能。黄石深谙“独木难成林”法则:政策端,全省首创“未来产业十条”布局氢能等赛道,废弃矿洞变身“地下氢库”;人才端,“共享药房”“芯片机器人”等项目聚天下英才;场景端,长江首个5G码头、氢能公交网络为新技术的应用铺路。这种“技术-场景-集群”的生态闭环,让单点突破裂变为产业爆发正如岩洞储氢撬动千亿布局,黄石正将“创新变量”转化为“发展增量”。
从“铜花飞溅”到“智造繁星”,黄石用三重破局证明:资源型城市的转型,不是悲壮的“断腕求生”,而是智慧的“向新而生”。这座三千年炉火不熄的城市,正以创新为炬,照亮中国老工业基地突围的未来之路。
1、凡本网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荆州广播电视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荆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